北巴邑。
庞大的城邑外面,聚集了许多贵族商人,那大河边上更是摆满了货物,巴国旗下的方国、部族人在做着买卖。
“好多人,真是热闹啊。”
“这里比富邑国的墟市还热闹,有好几千人了吧?”
王明带着商队前来,个个感叹北巴邑的繁华。
“各位,你们先上岸等候,我去告知孟州牧!”一名披着虎皮的男子对商队说道。
“好的,那我们先上岸。”
王明随即吩咐族人把木筏停放好,货物也搬到指定的位置存放,并驻扎下来。
在附近还有不少部落贵族的营地,同时有很多黑甲卫兵在周边巡逻。
他们刚把营地驻扎好,披虎皮的男子就过来说,要带凤族人去见一见孟州牧。
王明好奇就问孟州牧是谁?虎皮男子说,孟州牧就是孟涂,奉命司于巴,是梁州的州牧,巴蜀之地很多归顺夏王朝的方国部族会向他缴纳贡物,这也是夏王朝统治大片领土的手段之一。
听到要进城邑,王明犹豫了,但转念一想,自己不过是一个部族的酋长,也是来谈贸易的,他也就没有多担心,此时的夏王朝,很多方国的周边,都有不归夏王朝管辖的原始部族。
扈火还说,夏王朝旗下分封的方国,只会听从天子的号令,其它情况都是自治,尤其是这一带距离天子居住的城邑非常遥远,方国为了利益互相攻伐也时有发生。
思前想后,王明觉得,自己之前得罪胤国和褒国其实算不上什么,是可以安全进入这个城邑的。
离开营地,一路上有许多穿着丝绸的贵族人投来异样的目光,估计是凤族人穿的衣物较为特殊吧。
城邑外面,是广阔的农田,有一个个村庄,庶民奴隶就居住在城邑外面。
他们很快来到北巴邑的门口。
北巴邑外有护城河,一条吊桥从城门口跨越护城河。
北巴邑是用泥土做城墙,高四五米,这个时代的人把外城墙称为郭,也是“国”的由来,但此时还没有发明出砖瓦,所以城池都是用夯土堆成。
城邑内。
有一条两丈宽的土路,街道两侧是售卖各种物品的商铺,也有炼铜、烧陶、编织等作坊,贵族、士人、部分平民居住在邑内。
这条笔直的土路延伸到城后面的一个内城。
内城就是王宫,城邑的统治者与他的亲信就居住在王宫里,王宫的墙称为城。
墙的本义是建造屏障保护谷物,又延伸为保护族人的屏障,到后来墙变成阶级的象征,内城的墙用于保护统治者与他的财产,外郭则用于防范庶人奴隶、外敌。
王宫内的土墙都抹了大红色的朱砂,里面的建筑除了有标准的的茅草顶外,还有亭台楼阁,小桥鱼池也是别具风格,里面的一切都精美建筑以提高统治者生活质量为目的。
一个偌大的别院里。
一名穿着华贵丝绸衣物的中年男子,盘膝坐在一个金光闪闪的青铜榻上,在他前面两侧都有穿着华美丝绸衣物的贵族大臣。
凤族人进来后,就站在原地等候,虎皮男子连忙对青铜座位上的男人介绍凤族人的信息,说了凤部族所在的方位、拥有的物资等等。
当说到黄粉的时候,孟涂与在座的贵族都精神起来,
孟涂问道:“凤族酋长,你们应该是从南水来的吧?南水北面有大片难行的山岭,那里生活着不少原始部族,你的部族在大山里?”
“非也,凤部族在凤水,也就是你们说的汉水...”王明说道。
北巴族的酋长说:“那片山岭非常恶劣,南水两岸又多凶险山林,那一带常有山毒之气,又多原始部族,很容易遭到抢掠,我曾到过那里,这个凤部族能从那边过来,实属不易。”
巴国曾经派人到南水道寻找北上汉中的道路,可惜那里有太多原始部族,环境地形也非常恶劣,他们无法控制那里,如今凤族人竟然可以从那里过来,巴国人都很佩服。
孟涂点头,问道:“凤族人,你们每年能给我们多少黄粉?”
“我也说不准,我这次带来了一千斤硫磺!”王明说道。
“斤?”孟涂疑惑。
王明赶忙拿出秤杆演示,巴国的啬夫也拿来一个大铜锭互相比对。
巴国啬夫,说道:“回州牧,凤部族的斤是这样的,我们的一钧等于他们的三十斤,凤族酋长说,每年能来巴国贸易三次,我估算他们一年能给我们巴国一千钧黄粉。”
“一千钧黄粉?那太好了。”
“没错没错,以后不用在胤国那里购买黄粉,胤国的黄粉实在太贵了。”
“凤族酋长,你的部族还有如此精巧的测量器具呀,想必你们也是一个万人大族吧。”
巴国贵族们都开心的看着王明等人,巴国终于可以打破胤国的垄断,硫磺这种东西可以解毒驱虫,在闷热潮湿的巴蜀之地,实在太重要了。
孟涂也很高兴,巴国乃至整个梁州北上的道路,被强大的胤国牵制住,凤部族的介入很有可能会打破这个局面。
孟涂问道:“凤族酋长,你们使用朋贝和象牙吗?”
王明回道:“你们可以给我海贝与象牙!”
南水道那里的环境非常恶劣,也有很多敌对的原始部族,巴国人觉得除了胤国外,也就只有凤部族才能把北方硫磺运到巴蜀之地。
“你给我一千斤硫磺,我给你两千朋贝币,如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