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关里面,周部族军队加强戒备,城墙上与栈道上的战士正密切注意着关外的山道,只要有外族人出现,他们便射箭或投石
而关外之山道中,凤族联军正驻扎在此地,他们刚打了胜仗,士气很高涨。
在一巨石后方,王明与众君主、司马在研究着前方的散关。
可前面的散关占据险峻的山道,建起笔直而高大的石头城墙,那城头上与栈道上部署了不少弓箭手与投石手。
最重要的是,散关地势较高,那里的守卫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外面的人,并且居高临下,他们投射的箭与石的威力都能借助地利而提升了不少。
“唉,这个散关很狭窄,而且城墙很高,他们占据高位,就是使用冲车与箭楼都难以攻下来。”王明面对散关苦思了许久,也是一筹莫展。
他觉得凭借凤部族现在的科技实力与军力,根本难以攻打这个关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攻关,就是能侥幸拿下,也会损失惨烈。
这个时候,扈火皱眉说:“此散关甚为凶险,据闻夏王朝花了数十年的时间打造而成,而且散关后方也是布满箭塔,更囤积了大量的粮食,根本无法攻下来。”
闻言,王明不禁露出愁容,夏王朝占领散关要道,他们可以随时南下,而凤部族等盟国,却无法北上,还得时刻提防关中众国入侵,形势对他们非常不利。
正如现在的情况,即使凤族联军打败了周部族联军,也得止步于散关外。
他随即看向地上的羊皮地图,指着关中之地的位置,对众人说:“这条散关之道无法攻破,在庸国上方的子午道是在山林中,那里甚为凶险,也是难以从那里进关,不知道我们能不能从关中以西的渭水入关?”
封戎国君主艾首说:“渭水那里的水道也很凶险,河水急速,而且周国在河道入口的两岸建设了两个城邑,那里有重兵把守,甚至在河道两侧的山道上也修筑了工事,若是我们举军东进,受到的损失并不比散关少!”
王明闻言,忽然想起了凤部族的石城守关,上年就是凭借石城关阻挡了强大的胤国水军的入侵,借道封戎国从渭水进入关中,其难度也是可想而知。
很快,他们就打消了从散关与渭水西进入关中的念头。
富邑川接着道:“子午道乃山道,路途遥远,而且那里有许多可以埋伏的地方,夏王朝必定在那里部署了大量的兵力,而且子午道那里在崎岖的山林中,平日褒国回关中朝贡,队伍也常有损失!”
也就是说,盟军进关的三条要道,每一条都凶险异常,就是付出惨重代价也不一定能拿下其中之一。
众人商议到这里,都满脸愁容,现在的情况是,夏王朝可以从三条要道随时攻伐他们,而他们要入关却举步艰难。
片刻后,王明指着羊皮地图,说道:“即使我们不主动攻伐夏王朝,而夏王朝的周国也会攻伐我们,周部族要扩张,必然会南下富邑国或者西进封戎国。”
这两个方国的君主也是连忙点头赞同,实际上,这两个方国与周部族的方国早就有摩擦,甚至最近周国还出兵攻伐富邑国。
幸好,他们现在联合起来。
王明继续说:“依我看,关中周国要南下就得走散关而南下攻伐富邑国,我认为,我们每个方国都派三百名战士到这散道中屯驻,如何?”
众人商议了一会,很快就赞同王明的决议,四个方国部族各派三百战士,也就是一千二百战士,加上富邑国分布在这一带的部落,防御散关也能勉强达到两千兵力。
而各个方国派驻的士卒也仅有三百人,各国的财政也能够维持。
不过进关的三条通道的防御力都很强,他们很无奈,暂时只能被动防守。
他们在此地驻守了半个月,也未见周国再次出兵南下,只是偶尔有一些走商进出散关,事实上,即使两军对垒,散关也常有走商进出,不过检查得比较严格。
这些走商便来自周国或者富邑国、或是山野部落的平民族人,平民族人进出散关都得缴纳贝币或者物资,为散关带来不菲的利润。
王明与众族长找到一些平民走商,用贝币从他们身上打探到散关里的军队撤走了不少,尤其是有人还看到周国的大军撤回关中。
得到这些重要的消息,他们也断定周国军队暂时不会南下。
于是,王明决定先把兵力撤回去。
他们回到富邑,都派使者回去征调战士前来。
半个月后,封戎国、氐国、凤部族各派出三百战士来到富邑,王明亲自将这些军队与富邑国的守卫军整合到一起,并任命富邑国司马富邑河为主帅,让他带领盟军驻守在散道上。
而富邑国的集市,经过他们多次讨论,考虑到各个方国的利益,他们决定暂不关闭富邑集市,若是关中的走商过来贸易,也很欢迎,但是得加强戒备,同时富邑河率领的联军也要时刻盯防着散关里的守军。
就这样,散关的危机也是暂告一段落。
各国高层都返回各自的国内,继续去训练士卒,做好与关中众国对战的准备。
而王明回到汉中后,他也是加强对凤部族的整合,他想把各个氏族都直接收归到自己管理,无奈他现在拥有会认字的人实在太少,玄鸟氏族的教育起步得比较晚,管理人才很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