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信长着一张黑脸,人称“乌面将军”,是陕西长安人,他的手下直系兵马也都是陕西人。
他本是清军的陕西绿营,镇守台州,后来反正投靠了延平王,被认命为右都督。
马信此人作战勇猛,骁勇善战。
之前攻克镇江和南京城的时候,马信都立了大功。
此时张泓铭站在城头上看着列阵准备攻城的郑军。
眼中满是不屑,清军的人已经跟他接上头,前锋骑兵距离芜湖城不到五十里路。
他只要坚持一会儿,就能够消灭这支郑军。
城下,郑军严阵以待,但是也有人心有顾虑。
“将军,此时攻城,要是清军突然杀到,我们怎么办?”马信的手下亲信马三说道。
“三子,如若放着芜湖不管,那么清军就能直接杀到南京城,到时候整个江南必然震动,王爷打开的大好局面就将灰飞烟灭。”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拿下芜湖,然后像一根钉子一样钉在这里。”
“将军,这样岂不是将我等置之死地?”
这话也就马三敢讲出来,要是别人怕是要被马信以动摇军心的罪名给砍了。
“三儿,你这话只说了一半,应该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马信却没有那么多的担忧,这芜湖城的北门临江,他相信延平王定会派水师了接应自己的。
他对郑军的水师也有足够的信心。
虽然是降将,但是马信是在延平王还比较弱小的时候就投靠过去的,因此在郑军的地位已经可以排在前几名。
他是真的有忠义之心,并非是一个投机分子。
“好了,不说了,都准备好了吗?”马信挥手问道。
“都准备好了,将军,就让末将打头。”身材魁梧的马三说道。
他虽然说了自己的担忧,但是并非是因为心里认怂,只是多年以来与马信之间形成的默契。
作为亲信,自然是要为主将查漏补缺。
“好!”马信点头。
他要一鼓作气攻下芜湖城。
这在别人看来可能难以置信,但是马信了解自己的手下,也了解城内的汉军。
鼓声大作。
郑军动了,红夷大炮远远地对着城头轰击。
崩碎的城砖四散飞起,城头的清军也在张泓铭的指挥下发炮还击。
就在此时马信动了,他的手中有五百铁人军,身上穿着郑军仿制的西式铁甲。
他们一起行动的时候,大地似乎都在震颤。
这么笨重的铁甲穿在身上,原本行动起来应该很困难的,但是马信手中这支铁人军似乎非常灵活。
他们平时享受的都是最好的待遇,能够吃饱、吃好。
分到最多的钱财,最漂亮的女人。
打仗的时候理应冲在最前方。
马信同样身着铁甲跟在队伍之中。
五百人,一共二十架临时做好的云梯。
最简单的攻城工具,有时候也能够打出猛烈的攻击。
在铁人军没有到城下之前,一千名手持火铳、弓箭的轻兵已经先一步到了城下。
城头上的清军毫不客气地以弓弩、火铳还击,双方对射,城下的郑军伤亡显然更加惨重。
就在这时,早已准备好的铁人军动了。
马信亲自带队,就是准备好一鼓作气。
“杀……”马信穿的跟其他铁人军一般,但是他喊话的声音战士们都能够听得出来。
清军也做好了阻击的准备。
张泓铭亲自在城头督战。
不过马信部的战斗力显然是超出了张泓铭的想象。
铁人军双手在云梯上攀爬,他们将自己手中的盾牌都丢在地上。
城头上的清军扔下滚木擂石。
一些铁人军被砸下云梯,穿着几十斤重的铁甲摔到地上,非死即伤。
但是这些铁人军就像机器人一般,毫不畏惧,继续向上攀爬。
马三的身材高大,手臂修长,三两下就跳上了城头。
十几名清军提刀向他砍来,大刀砍在铁甲之上砰砰作响。
马三抡起手中斩马刀,丝毫不在意清军的进攻。
一刀斩杀了三名清军,斩马刀抡成一圈在城墙上划出了一块登陆陆点。
不一会儿十几名铁人军杀了上来,他们与马三组成军阵。
张泓铭带着亲卫杀了上去,他还是第一次见到郑军中闻名于世的铁人军。
但是铁人军组成的军阵在这方寸大的城墙上占尽了便宜。
他们挥舞手中长柄战马刀,清军根本不敢靠近。
经过两个时辰的激战,马信竟然拿下了芜湖城。
这简直就难以置信,当固山额真索洪带领的骑兵杀到芜湖的时候,城头已经变换大王旗。
骑兵不善攻城,索洪只能屯兵城外。
张泓铭的人头挂在西门外,似乎是在嘲笑清军一般。
九江的江面上,李本琛带领吴军的水师刚刚经过一场恶战,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真的击败了郑军的水师。
郑军以水师著名,但是郑军的水师打惯了海战,他们过于依赖火炮的远程攻击。
李本琛原本是陆将,吴三桂手下并无善长水战的将领,只能将打仗最机灵的李本琛挑出来组建洞庭水师。
虽然李本琛不擅长水战,但是他善长练兵。
他在沿江地区招募渔民和船帮子弟,每个兵丁都给足了安家银子。
在清廷的支持下,吴三桂手中有足够的银钱。
都是一些老实本分的渔家子弟。
李本琛几乎天天在船上与他们同吃同住,几个月时间就让他们熟悉了战阵。
洞庭水师以小艇、舢舨为主,大部分船只都是从地方上征募而来。
然后进行了加固处理,每艘船安装大炮一门,小炮三四门。
作战时以跳帮接舷战为主。
九江一战,李本琛先以小队官兵作为诱饵,将郑军水师诱导进入鄱阳湖中。
然后小船从浅滩的芦苇荡中一起杀出。
郑军的大船在浅滩处不好腾挪,洞庭水师如同狼群一般,几艘甚至十几艘小船围住一艘大船。
李本琛立下赏格,每击杀一名郑军,赏银五两,这些湘楚子弟本就彪悍,一时之间杀红了眼。
郑军的大船成为了双方厮杀的血肉磨坊。
甚至有杀红眼的官兵点燃了船上的火药桶,与对方同归于尽。
PS:求月票,求推荐票!
喜欢我带明末回汉唐请大家收藏:(www.miaobigee.com)我带明末回汉唐妙笔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