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随着朱瞻基的话音落下那些备倭军的袍泽都纷纷口中齐称大帅做主,而再看黔国公等人他们的脸色也很无奈,作为将门他们如何能不知道陈谔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出自于文官集团对武将集团发起的进攻么。
不用想都知道这肯定是文官集团有人在背后撺掇,而陈谔只不过是个替死鬼,可如果他们真的斩杀了陈谔的话就会给文官集团里别有用心的人一个借机发难的借口。
开玩笑,要知道这文官集团里大多数人都是太子一脉的门生,而他们将门大多数则在汉王手下当差,若是斩杀了陈谔的话就等于是给文官集团发出了一个信号,文臣武将的背后人要大洗牌了。
到时候汉王没准会闭着将门一脉站队,而文官那边也会受到汉王和赵王的拉扯,太子一脉必然会根基动摇。
朱瞻基啊,你是太孙,不能为了这一点意气而让太子作茧自缚啊。
到时候外战或许会结束,可内战由有可能因为陈谔的死而被挑起,到时候就更惨了。
念及此处,沐晟的脸色几乎是面沉入水,可这些备倭军的将士们确实是在血战漠北,若是他们不好好处理这件事的话就会让文官集团彻底伤害了将士们的心。
一念至此,沐晟再次看了眼城门前的这些将士们,只见他们现在都是义愤填膺的模样,全部一副受了莫大委屈的感觉,仿佛他今天不拿出抉择,恐怕这些备倭军就真会认为他们自己是丫鬟生的了。
看到这里沐晟知道该怎么做了,于是他强压下心头的无奈这才转身大声说道:“兵部侍郎何在!”
“下官在!”
听到黔国公沐晟的声音这次跟随大军出征的兵部侍郎,立刻拿着纸笔站了出来,紧接着只听沐晟义正言辞道:“陈谔不分青红皂白,公然参奏有功将士,其罪当诛!但如今战事不稳,阵前杀官员极为不详,暂软禁陈谔,待来日交由朝廷决定如何处置!”
沐晟每念一句兵部侍郎就记下来一句,等最后合上名录后沐晟这才转头说道:“这下,太孙可满意?”
听到沐晟的声音朱瞻基点了点头,虽然没直接给陈谔治罪,可也算是给将士们一个交代了,这无可厚非。
念及此处,朱瞻基立即转身大喊道:“卸甲!进城!”
由于备倭军班师回城再加上瓦剌大营大捷,大明兵马在草原上的形势马上就能势如破竹,所以整个嘉峪关内的守军都是一片军心大振的态势。
等到明日大军开拔赤金山,到时候就能以马哈木的性命来威胁也先退兵,就算不退他们也有了足够的兵力能猛攻赤金山,到时候和皇帝里应外合就不信无法赶走他们。
届时,等朱棣回到嘉峪关,明军数十万大军就能再次横扫草原,这一丈若是不给大明边关打下五十年的和平都算是他们这些将门的人无能。
然而相比于外面的振奋,此时的大营帅帐内却是一派压抑的气氛。
原因无他,朱瞻基斩杀了马哈木的事已经解决,可沐晟怎么也没想到文官集团竟然会在这个时候趁机出手。
还真的不怪那些瓦剌人说,他们大明的人在有敌人的时候能一致对外,不分文武,可一旦外部的敌人稍待解决他们自己内部就会内斗起来,自古以来华夏几千年的朝代皆是如此。
他娘的,就不能和人家李唐时期一样,文臣武将全都是一家人,没有外部敌人的时候就整天合起伙来欺负皇帝李世明么?
永乐皇帝你们不敢欺负,那欺负欺负太子那大胖子也行啊,非得内斗,毫无疑问陈谔背后站着的绝对是那些思想极端的文臣集团,否则按理说今天就该把陈谔问斩。
所以沐晟进城后和张輗与杨士奇等人商量了半个时辰,最后也只能决定今天还是从轻处理,今天只要陈谔背后的文官集团肯低头他们就先安抚住朱瞻基和楚萧,不过陈谔还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别的不说,一个罢官夺职他是跑不掉的,否则备倭军将士们那边估计愤怒难平。
想到这里沐晟揉了揉眉头,这本该是皇帝来做的事,总要一碗水端平,他一个武将集团里的老帅很难处理文武两方的平衡。
然而他们还不知道的是接下来所发生的的事情,将会让朱瞻基决定今晚就让帅帐内见血,陈谔不死他自己心里都过不去。
也就是在这时...
“黔国公,太子派遣来的最后一批五军营将士已随张懋将军抵达嘉峪关,随行而来的的内阁首辅解阁老也已抵达,正在城外求见。”
最后一批明军抵达嘉峪关,让整个嘉峪关大营内都瞬间运转了起来,紧紧一炷香的时间后众人已经齐聚中军大帐内。
此刻,张輗、朱勇等一种老帅纷纷齐聚在帐子里,而解缙和朱瞻基也身在其列,一眼扫过去,大营帅帐俨然已经被设置成了简易的朝堂。
至于帅帐内的朱勇等人,他们都知道以朱瞻基的性格恐怕今晚无法善了,而解缙也是那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性格,他或许也知道陈谔的所作所为会触动文武集团的平衡,但只要是朱瞻基他们斩杀了马哈木是事实,那他就会弹劾到底。
解缙他就是那种喜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人,总想着他是大明的忠臣,却不知有时候委婉点更好,这也是历史上他为何会早早被人整死,可就连皇帝都对他的死视而不见的原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