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的意思就是摆的很明白了。
这就是阳谋,明明白白的告诉多铎,你的后路我封了,有本事就全军出动,看看到底能不能拿下沈阳。
如果不能,饿都饿死你。
但是,作为带兵打仗了十几年的多铎而言,不可能就这么不管不顾的挥兵就冲过来,才区区1万余人,他不敢这么莽。
想啥呢?
不过在两军之间,开始了双方斥候探马的较量还是可以的。
这一点。
对于杜风雨而言,不算什么难事。
他的长处,是打探消息,哪怕只是以前锦衣卫的打探消息的暗桩。
也许让他去作为军阵上的探马,可能他的专业水平跟专业的探马相比不是很够,但如果是防刺探,他锦衣卫的暗桩比所有军中探马都强。
锦衣卫防刺探是专业的。
这比如,论情报界的能力,军中探马是最锋利的矛,那么锦衣卫暗桩就是最强的盾。
矛这个东西只要实力强大,一般都是直来直去,以破坏力著称,未达目的不择手段。
但是盾这个东西,就需要全面,盾越硬越好,能防护到的位置越多越好。
如果说矛是点,那么盾就是面。
况且。
最近的宣传很到位。
各个农庄的百姓在工作之余都很配合锦衣卫的工作,因为宣传很到位。
都明白如果清军打回来的话,如果清军胜了,他们这些曾经瓜分了女真人田地和粮食的汉民,奴隶农奴,都会被处死。
只要宣传到位,只要舆论战做的好,那么所有的老百姓都是锦衣卫的耳目。
当年复州卫的事情,就如同前车之鉴,摆在所有能分到土地的人面前。
以前的事情告诉他们,如果清军真的反攻回来,迎接他们的可能就是屠城、屠城还是tmd屠城。
所以,因为现在重新分配了土地,分配到个农庄之后,几乎每个农庄每个村子都是只有二三百人。
二三百人彼此熟悉了之后,掺杂进一个生面孔,就很容易让人发现。
而且人数不多的一个村子,白天出工时或者说有点什么事情的时候,谁缺席了都很容易发现。
当人们不再麻木,当人们警觉起来,当人们群策群力的自发的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自己能够好好的活着,为了自己的土地和粮食以及妻子儿女不被抢走或者杀害。
30多万百姓爆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
哪怕是想强抢,在很容易就被察觉到外人的情况下,区区两个牛录的清军,在几千老兵,一万多新兵以及十万征丁面前就是个屁。
“看到了吗?这就是百姓的力量!”
指着桌子上的这些报告,对崇祯说道。
“这就是我当初在道观时想告诉你的,什么是帝王术!”
陈秋站了起来,在屋子里面渡步,思考着该怎么说,才能让崇祯更容易理解。
“天地分阴阳,是为平衡!
就如同,每一日都有黑夜与白天!
若是天地不分阴阳,每一日只有白天没有黑夜,或者只有黑夜没有白天,万物就很难生长,天地间就少了许多生灵!”
崇祯听得很认真,陈秋顿了顿之后又继续说道。
“朝堂之上,亦是如此!
皇帝与朝臣,应当如阴阳一样互相扶持又互相克制,不能有一方过盛,亦不能有一方过弱!
否则阴阳便不能平衡,国家便不能长久!
没有群臣牵制的皇帝,容易给国家造成灾难,所以皇权需要限制。
但是皇权旁落无法控制住国家的皇帝,就如同大明一样,由衰弱走向灭亡!
因为很多时候,每一个官员都代表着自己那一方面的利益,并不是整个国家。
就如此次,李自成攻入京城的起因是西北大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但你应该知道,江南等地富庶,江南有粮食,有足够的粮食救灾。
但是国库没钱,才引起的这场民乱。
至于为什么会国库没钱,那是因为这些当官的都不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而是为了自己后方的势力。
所以,皇帝要用朝臣来治理国家,但也要跟朝臣互相牵制。
但正如前面所说的,皇帝又怎么可能比得了全天下的读书人十年寒窗筛选出来的精英一般有头脑。
那可是全天下读书人的精英!
于是就有了文武互相牵制,这便是平衡之道。
所以,大明现在的情况,整个朝堂都糜烂成这样,便是大明朝廷以文统武的结果。
文武应该并立才对啊!
只有文武互相牵制,才不会形成一方独大,此乃道家所说之阴阳方能和谐,儒家所说之中庸。
可是你们这些不孝子孙,居然把军队考功之权下放给了文官,这便是文武一统,共抗皇权,把皇帝当成玩物傀儡一般,大明岂有不糜烂之理?”
这话说的崇祯一脸无奈,他一开始是真不懂这些,他从小就不是为了当皇帝而学习的,他学习的只是如何成为一个读书人而已。
他懂个屁。
就算懂了,他又能改变什么?
他什么也改变不了啊!
陈秋又说,他赶紧收起自己的心思认真听。
“但是,哪怕文武互相牵制,时间长了,因为各种原因,就算是文武两系的官员也会板结在一起,如一潭死水一样,因为利益而凝聚在一起,从而对抗皇权。
这个时候,皇帝就该明白,自己应该代表的是哪一个阶层。
我现在告诉你,皇帝,应该把自己放在所有底层百姓这个阶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