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三阳开泰。
李府上下一早便为下午接财神而忙碌着,正式的仪式要从申时开始,摆桌案、接五路财神,一直忙活到亥时中,才算结束。随后众人匆匆沐浴净身,稍事休息,到了子夜,还得起来鸣锣击鼓焚香礼拜。
在现代,早没了这样、那样的繁文俗礼,过年的气氛一年比一年淡,根本没什么感觉。古代则不一样,柳伊对这一切感觉十分新鲜。正好李君临近些年流连病榻,虽知晓年节的礼数,却甚少有机会参与,也颇觉有趣。于是,二人便手拉着手东逛西看,好像看戏一般。
随侍在侧的众多丫鬟、护院们,浩浩荡荡地跟在二人身后,如视察工作的巡逻小分队,引人侧目,好生威风。
午时过后,府里回来一拨人,领头的,正是怀玉的爹爹李全兴,随行的还有她的两位兄长。长兄名唤李怀达,二十有三,已娶妻生子,二兄名唤李怀宣,一十有九,尚未订亲。
李全兴与荣伯一样,都是从祖辈起便在李府侍候的家奴。但荣伯主管府上事务,他则负责打理李君临名下的产业。李君临手里的田产和庄园不少,可惜零零落落地分散在大秦各处。每年开春四月,李全兴便带着儿子们出去巡视,转一圈下来,回到李府时,正好赶上过年。
今年却是迟归了。先前在信上只说是路上遇了些阻碍,如今一回来,顾不得与温氏、怀玉等寒暄,约了李君临,齐齐到书房汇报去年各处的收成。
柳伊闲着无聊,便拉着怀玉聊起她父兄的事情。得知李怀宣还是单身,她瞟了瞟身边的怜儿和念真、念慈等人,心里暗暗留了个心眼。
之前虽是匆匆一瞥,但看得出来,怀玉这两位兄长也算是一表人才。尤其是李怀宣,文静中带着一丝俊秀,气质干净,不比李晋元差,在她看来,他甚至比李晋元更容易让人心生好感。
怜儿已到二八年华,原本瘦小的个子,自打入了李府后,因着伙食好,心情也好,发育很快便跟了上来。身子长了肉,身高窜得也挺快,如今只比柳伊差半个头了。而念真与念慈都是十七岁,念真较沉稳内敛,念慈外向喜八卦,年轻人浑身充满朝气,模样也生得水灵水灵。
除了她们几个,像怀珍、怀安、怀宁等,都到了待嫁之年。若李君临没有收房的打算,未来两年内,柳伊便该替这些丫鬟们许婚了。
想着想着柳伊突然叹了一口气,唉,实在是僧多粥少啊!古代讲究门当户对,她们的良配,不是从家丁、护院、侍卫中找,便只能在佃农、铺奴里寻,真要能攀个高枝,被贵人看中,大多都是做通房、贱妾的份。如此一算,李怀宣倒真是个不错的人选。
“大过年的,少夫人叹什么气?”怀玉说起自家父兄自是骄傲得很,正说得高兴,冷不丁被柳伊一叹,心里便有些不悦。她努了努唇,道:“我二哥向来连公子都称赞不已,莫非少夫人觉得瞧不起?”
“哪能呢?玉儿,你二哥好是好,可惜……就是太少了。”柳伊托着腮,似笑非笑地瞟着她。
怀玉不解地眨了眨眼,疑虑道:“太少?”
柳伊抿唇一笑,啜了口茶,也不解释,见打听得差不多了,便放下茶盏,起身道:“玉儿,走,瞧瞧你家嫂嫂和小侄子去。”
怀玉闻言喜滋滋地站了起身,顿时将先前的疑虑抛到脑后:“那小子我都还没见过呢,也不知长成什么模样。”她心里高兴,连柳伊牵起她的小手都没在意,但行到门口,她却突然停了步子,回头招呼道:“怀珍姐姐也一齐去吧!”
怀珍神色淡淡地扬了扬唇,摇头道:“不了,这儿总得有人候着。”
柳伊想起先前听念真二人说起怀珍的事,便也邀道:“左右还有怀安与怀宁在,也不缺你一个。一起去听玉儿的嫂嫂说说外头的新鲜事也好。”
怀珍微微欠身,婉拒道:“多谢少夫人的好意。公子身边还是奴婢更熟络些。”
柳伊劝不过,只得由她。拉了怀玉出门,临到院里,她回头一瞥,只见怀珍微垂着头,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入定的老僧。她眯了眯眼,若有所思,这两日怀珍似乎越发沉默了……
温氏一家单独住在吉祥楼附近的小院落,柳伊和怀玉进了院里,只见温氏正与一名女子在厅里聊着闲话。那女子神情有些羞涩,想来便是怀玉的嫂嫂许氏。她怀里抱着呀呀学语的小胖丁,温氏不时倾身向前,逗弄着小家伙的眉眼,把对方逗得呵呵直乐。
怀玉迫不及待地挣脱柳伊的手,拨腿便奔了过去,兴冲冲地嚷嚷着:“娘,嫂嫂,快让我瞧瞧~”
二人扭头一看,瞧见柳伊,忙不迭起身迎过来,温氏提点着许氏给新主子施礼请安。
“小嫂子切莫多礼。”柳伊几步迈进屋,这才想起作为主子该给对方赏点见面礼,她摸了摸空空如也的袖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你们在外辛苦了大半年,连过年都没赶上,好不容易回来,瞧我,也没个准备……”
温氏与许氏自是连道不用。
柳伊想了想,从头上摘下一支珠花递到许氏手中,道:“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留个念想吧。”接着她又将腰间的玉佩扯了下来,直接塞到粉嫩小胖丁的袄子里,道:“好一个讨人喜欢的小子,初次见面,讨个吉祥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