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眼下太子殿下在北辰的情况如何了……”思及北辰之乱,左相戚锐不禁为太子秦晟珺的处境感到一丝忧虑。
荣国公心中亦是没底,但他到底人老鬼精,不爱多作无谓忧思,便淡然道:“大秦与北辰刚自联姻,为免惹来天家之怒,北辰无论是哪方得势,都不会在此时轻易得罪大秦的。”
“太子殿下的安危不足虑,只不知能否顺利得到助力罢了!”荣国公敛目沉吟,沉默片刻,淡道:“李瑾瑜与户部那儿,且小心留意着。如今也只能期盼太子殿下尽快带着好消息返京了。”
“儿子明白。”左相戚锐点头,见荣国公面色有些疲累,便轻声告辞退下,唤了先前的侍妾进来继续服侍于他。
此时留在北辰的大秦使团以及太子秦晟珺,处境正如戚家众人所预想的那般尴尬。
遇见这种百年难遇的事情,作为一个外国使团,无论是在经时选择偏向哪一方都极不合适。而无论是北辰势力的哪一方,又都想得到大秦这强国的助力。
从明面上来看,北辰太子的唯一侧妃是新娶的大秦叶家嫡女,与护送他归国的叶小将军是同宗兄妹,显然关系更为亲近。对大秦来说,也更倾向于支持本以为虎口无牙的北辰太子程昱轩登基。
可太子秦晟珺自请出使北辰,却是另有想法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他当然更倾向于选择野心勃勃的二皇子程昱嘉。
即便退一万步讲,即便是纯从个人的角度,比起废物一般的北辰太子来,太子秦晟珺也更为欣赏敢于弑父君的二皇子程昱嘉。
毕竟如今二皇子程昱嘉做过的事,也就是他即将要做的事。二人同样带着野心,同样对权力充满欲望,同样帝位近在眼前却又陡生危机,可算是志同道合吧!
但就目前而言,大秦此时所做出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可能给刚刚建交良好的两国关系带来新的矛盾,甚至连自身当下的安全都难以保全。
因此,迫于时局,太子秦晟珺非但不敢暴露自己的隐密心思,还得对外装出一视同仁,置身事外的中立之态。
北辰夺嫡的二方势力,都在一边提防着对方拉拢大秦之举措,一边又努力设法拉拢大秦使团。两相较力之下,渐有冲突不断,致使大秦使团的安危越发令人担忧。
作为大秦的代表,若不想惹来祸端,此时最好的选择便是急流勇退,及时告别北辰归返大秦。待北辰帝位确定,国内恢复安宁后,再与胜者重建邦交。
太子秦晟珺心中焦急,数度想要私下接洽二皇子程昱嘉,暗中讨论双方合作之事,但身边有叶小将军时时随护在侧,却每每不得而之。
如此又待了十数日,在叶小将军以及其它使臣的再三劝说之下,太子秦晟珺不得不放弃了原定拉拢计划,宣布班师回国。匆匆告别北辰后,便从混乱的都城赶往更为安全的大秦边境之地。
两国交界边境,如今正由叶家军驻守。而在不远的刺州,却一直是慑王的封地。老慑王已卧床数年,慑王世子也过而立,大小事宜都由慑王世子主持。
老慑王本是先帝长子,当年也曾是帝位人选。只是他母妃早逝,背后又无强硬靠山,兼且性情耿直,素来不得先帝之喜,所以虽是长子,却并能赢得皇位。
如此倒也好,毕竟玩弄帝王权术,不是一个耿直之人能够驾驭的。自永庆帝登基之后,老慑王便奉旨举家搬到了封地刺州,未经宣召,不得归京。
事实上,自打来到刺州之后,老慑王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
慑王世子秦时秋还在年少时,与如今的太子秦晟珺还算交好。此次,太子秦晟珺既然未能取得北辰二皇子程昱嘉的助力,自然便将打算放到了他的身上。
慑王世子出生于多事之秋,故名秦时秋。他的性格一点儿也不像老慑王,不仅城府深沉,也更有抱负。这些年慑王府受困于封地,依他的性子,怕是心中早有积怨。
慑王府至今仍掌有十万精兵,平素与世无争,只负责镇守封地,必要时,也能及时出兵相助守关将士。
太子秦晟珺瞧上了慑王府这十万精兵,心里也想好了鼓动慑王世子秦时秋造反的说辞。
不说慑王世子心底是否有过重夺帝位的大不逆之想法,若能将之从刺州封地解放,使慑王一族能够重回大秦京师朝堂,那于对方来说,也是皇恩浩荡了。
而太子秦晟珺借兵造反之后,自然有把握在登基事成之后,号令百万将领,一举将逆党剿灭。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太子秦晟珺假借在归程探望久不见面的慑王皇伯之机,能否成功策反慑王世子,毕竟还是未可知之事。
而在大秦京城,得知北辰国动乱的永庆帝心里也活动开了心思。虽说大秦与北辰刚刚联姻,又已签过和平协议,但毕竟北辰皇帝已死,协议自然也可不作数。
可若想趁机攻打北辰,坐收渔人之利,首要的,还是要瞧瞧自方国库是否充盈,粮草是否俱足,又是否兵强马壮。
兵强马壮这一点,永庆帝自是信心满满。可是国库与粮草,却是他心中的隐忧。去年他答应下北辰皇帝的和亲之请,心里的顾虑之一,便在于此。
李锦春虽是戚家一派之人,但这些年来主持户部,年年的政绩还是可以的。交上来的账册毫无漏洞,他明着派去核查的钦差以及暗里遣去的密探,所返回来的奏折也无问题。
可帝王之敏感,又怎么会察觉不到其中的异样呢?
若说兵强马壮,国库充盈,粮草又充足,为何远方将士还时有败仗?便是最为常胜的叶轻尘,也免不了在返京后他面前有意无意地抱怨军中补给太少,后勤不给力,使得军中将士们过得十分清苦,也造成了许多本不该有的牺牲。
可关于这些抱怨与诉求,他是从未收过相关奏折的。
为免朝中动荡,民心慌乱,永庆帝虽然察觉到了一些问题,却也不敢大张旗鼓地进行彻查。正好趁着此次天赐良机,让李君临去查上一查,以明真相。
如果大秦的根本真出了问题,第一要务,自然是先安国体。可若一切只是他的怀疑,那么,能够借此机会将北辰拿下,便是天大的喜事。
喜欢半岛:从酱油瓶侄子开始请大家收藏:(www.miaobigee.com)半岛:从酱油瓶侄子开始妙笔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